B超发现乳腺结节(肿块、占位)是很常见的问题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,针对结节是否手术,首先需要参考患者的BI-RADS分级结果,其次要综合考虑肿瘤随访危险因素和手术并发症危险因素,权衡利弊后决定手术活检还是随访观察(见《三论B超示BI-RADS3级乳腺结节(肿块)是否需要手术的问题》)。如果患者最终选择了随访观察,接下来会出现哪些可能?如何应对?
一,肿瘤的危险度决定了随访的频率
选择随访复查B超的基本上是BI-RADS2-3级的结节,BI-RADS4a级结节选择随访罕见。选择随访的主要是因为结节癌的风险很小,或/和手术的风险较大。一般来说,癌的风险比较小的结节,随访频度间隔长一些,如2级结节或3级很小的结节,6个月左右复查B超一次。对于风险较大的结节随访间隔原则上需要缩短,一般3个月左右。
经过2年左右的随访,如果结节变化不明显,可以延长复查间隔。但再长不建议超过一年,很多女性即便没有结节也每年体检B超呢。随访多久呢?如果结节一直不手术,建议一直随访,年度乳腺B超体检一般也是建议终身做的。但这种随访频率容易受到真实世界的因素影响,比较忙、比较开朗、经济不宽裕的患者随访间隔会比较长,反之可能比较短。
随访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。
二,结节变小乃至消失
结节基本上是不可能缩小乃至消失的,即使吃药也没有明显效果。但有的患者随访B超确实发现某个结节变小乃至消失了,如果在这之前服用过某种药物,就会欣喜地认为药物有效了!其实这更大的可能不是药物有效了,是这次检查的B超医生对是否是结节的判断和上次医生观点不一致,或者测量误差导致的(详见《B超检查的乳腺结节(肿块)会自动消失或转移吗?》)。我一般会告诉患者要淡定,如果在下次B超有发现这个结节还在,尺寸又变大了一点,也不要沮丧继续保持平常心。
三,结节尺寸和BI-RADS分级不变
复查B超发现,考虑测量误差后结节大小没啥变化。这是最常见的情况,一般是选择继续随访观察。但此时最佳选择依然是“最好手术,容许继续观察”。另外,看到这种报告不能只扫一眼尺寸大小,需要留心一下其它信息。比如结节的边界、形态、内部回声、血供等特征是否在悄然变化。如有,虽然BI-RADS分级没有改变,也要留心下一次随访B超的描述,前后对比。
四,结节增大和/或BI-RADS分级升高
这就是随访复查主要紧盯的情况。此时大多数是良性肿瘤的变大,但结节是恶性肿瘤或良性肿瘤恶变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前两种情况。中断随访尽早手术活检吧,祝患者好运。
患者在做出选择随访时要冒两种风险:由BI-RADS分级显示的现实癌风险,以及结节在未来癌变风险。后者容易被患者乃至医生忽略,但长年累月随访时这种风险不容小觑。尤其该结节如果是乳头状瘤、叶状肿瘤或不典型增生时(但除非随访前做过穿刺活检,仅靠B超钼靶等影像是不能得知结节“姓甚名谁”的),以及长期服药妇科激素或强烈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。
五,结节增多
对于多发结节的患者选择随访,有些是主动选择随访的,有些是结节切不胜切后无奈选择随访的。这些患者很苦恼,我无数次被他们问,有什么办法让乳房不要再长结节吗?我也总是无奈的回答她们没有办法。
对增多的每一个结节都要按照前面说的权衡利弊的方法,判定是随访还是活检。如果确实有某个/些结节需要活检,也要果断手术活检。手术时除了这些目标结节外,可争取顺带活检几枚剩下结节中的“佼佼者”。结节手术活检类似拔杂草,不改变这块土壤长杂草的特质,术后继续随访是必须的。
六,要规范随访和坚持随访
随访不是无需治疗,更不是选择放弃,而是治疗方法之一。既然选择了随访就意味着承担现实的与未来的肿瘤风险,也就意味着不能掉以轻心虎头蛇尾。随访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,规范随访和坚持随访。如果随访过程中,觉得恐癌心理负担严重或频繁就医不厌其烦,已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,建议中止随访及时手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