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转发。但严禁抄袭,违者必究,欢迎举报。
1、乳腺结节,无论在投保还是理赔中,都是高频出镜的疾病。今天,我们就从一个真实案例出发,了解一下乳腺结节与乳腺癌的关系。
2、李某在网上投保一份重疾险,合同生效日是.5.10,等待期为天。年10月(天等待期未满),李某因乳腺不适就诊。当时B超显示:“左乳低回声包块,BI-RADS3级,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。”
3、李某后于年1月(天等待期已满)住院,最终确诊为“乳腺癌”。李某提出理赔申请后,遭保险公司拒赔,理由是:李某本次疾病属于本保险合同等待期内即发现,符合合同约定的等待期内出险情形。
4、这个案子的关键是,客户等待期内发现了“乳腺结节”,这算不算已经出险?为了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先要了解B超描述的,究竟是什么意思——什么叫“左乳低回声包块,BI-RADS3级,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”?
5、“左乳低回声包块”,就是说,这个客户的左侧乳腺有个包块。包块的回声高低,代表着它的密度高低。但即使知道了它回声低、密度低,并不能说明它是恶性的,还是良性的。一般的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,在B超上都会表现为“低回声包块”。
6、如要彻底明确乳腺结节的性质,那就必须手术或穿刺,取到结节内部的组织,做病理学检查。但是,无论手术还是穿刺,都有创伤。有没有办法,只凭B超、X线钼靶、核磁共振这些对人体无损伤的影像学检查,至少让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,这个肿块的良恶性倾向呢?有。
7、BI-RADS,就是美国放射学会发布的一种凭借影像学报告,对乳腺肿块进行分级,并判断风险的办法。英文全称是:BreastImaging-ReportingAndDataSystem。把首字母挑出来,就是BI-RADS。
8、BI-RADS分级法,将乳腺结节分为:
0级:需结合其他检查才能评估。
1级:未发现肿块(正常)。
2级:有肿块,但肯定是良性。
3级:恶性可能2%。
4级:恶性可能2%-95%,又分:
4a:恶性可能2%-10%;
4b:恶性可能10%-50%;
4c:恶性可能50%-95%。
5级:恶性可能95%。
6级:已由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。
9、这个客户的BI-RADS分级是3级,说明恶性可能2%。有人就说了,但为什么这个人最终证实为乳腺癌呢?很简单,那就说明她不幸就在这2%内呗。
10、现在我们知道了,这份B超只是确定客户左乳腺有一个结节,但其实并没有确诊这个结节是良性的,还是恶性的。最多只是给出了一个概率范围:不到2%的可能是恶性的,超过98%的可能是良性的。因此凭借这些,保险公司能不能说客户在等待期已发现乳腺癌?当然不能。没有确诊乳腺癌,能不能说已经“出险”?当然也不能。
11、那么,B超上所说的“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”,又是啥意思呢?会不会是乳腺癌转移到左侧腋下淋巴结导致的呢?有可能,但还是那句话,保险公司没有证据证明当时的淋巴结肿大,就是由于乳腺癌转移所导致的。因为,腋下淋巴结肿大,也可能是局部感染,或者因任何原因造成的淋巴回流不畅所引起的。哪怕这个客户最终住院时,她做了左侧腋下淋巴结的穿刺,证实了淋巴结确实有癌细胞,那也是等待期过后的事。你不能就此推断,这在等待期内已经发生。
12、最终,人民法院的决定如下:医院出具的《彩色超声检查报告单》是李某投保后作出的,仅显示“左乳低回声包块BI-RADS3级,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”。保险公司确认BI-RADS3级不是确诊乳腺癌的标准,同时也表示没有证据证明李某在年1月之前已经确诊乳腺癌。保险公司未提交证据证明李某在案涉保险合同等待期内确诊患病,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。李某系在保险合同等待期满后确诊乳腺癌,属于案涉保险合同约定的理赔范围,保险公司应向李某全额赔付保险赔偿金。
13、通过这个案例,我们至少学到三件事:一、等待期内出险,是指等待期内要确诊;二、BI-RADS分级法,是凭影像学检查大致了解乳腺结节良恶性可能的方法;三、法院在审理理赔纠纷案时,还是非常保护客户的。
语音课程扫码听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